足不出户,兼职老师的梦幻维权路
原创文章,已得到独家授权,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“qmfmggwx2”进行接洽,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。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,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。
编者按:辅导老师往往是很多大学生的兼职首选,但教培机构鱼龙混杂,尤其在“双减”之后,教培机构违约甚至逼迫辞退等乱象频发,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。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作为兼职老师的维权历程,从协商到调解再到网上立案,足不出户便实现了维权三重奏,值得借鉴。
作者简介:山雨,郑州的一名大三在读法学生。第一次通过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,在维权过程中,心里充满了纠结、不确定、恐慌,希望通过这篇文章鼓励像我一样不自信的人,大胆走出维权的第一步。其实维权也没那么难,不要向别人展示你弱势的一面,同时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感谢所有鼓励、帮助过我的人。
一、事情起因
(一)兼职合同隐患暗藏
大约两年前,在同学的介绍下了解到某家教中介平台。该平台自称17年创办,市场定位为大学生家教信息平台。身边人评价都不错,但加入需缴纳199元保证金。出于警惕,想到“交押金的兼职都是骗子”,我只注册了信息,又观察了大概半年,综合各个社交网站(主要是知乎)的评价,再三思量,决定尝试。
对比其他仅仅出售信息的中介和个人,这个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下三点。1.按课时比例抽成盈利。也就是说,兼职者只要通过平台给学生上课,平台就能获得报酬,且授课时长越多,平台盈利越多。这就跟传统的中介机构有所不同,兼职者不会过于担心接收到假家教信息。2.代收课时费。兼职者大多为在校大学生,议价能力欠缺,沟通能力欠佳。平台代为收取家长课时费,抽成后把课时费即时转到兼职者的账户,基本杜绝了拖欠课时费的可能性。3.冻结一半课时费。这个是唯一让人有点不安的规则,也就是这个规则为以后的困境留下了隐患。我注册时平台有时长规定,不同的时长对应不同的课时费和规则,能够同时带的学生数量也不同。最短的时长就是100个小时。比如100个时长能带3个学生,那200个时长可能就能带5个学生,以此类推。如果没做够约定时长退出平台了,被冻结的这部分课时费平台会直接扣下来作为违约金。一个比较强制性的规则,要么就做,必须做够这个时长,觉得做够这个时长有难度,就不要加入这个平台。而在培训过程中,平台工作人员也在或明或暗地宣传,选择的时长越多越好,而且一般来说这个时长都不难完成。虽然他们是这样说,但仔细算下来并不容易。补课只有周末才能进行,按照一周4个小时算,100个小时需要25周,一般一个学期16周左右,也就是说,差不多一年才能完成。而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一个学生一周单科可能只会补2个小时,这意味着战线拉得更长,需要两年,而且中间还可能因为一些时间冲突原因,比如调休、考试周不能代课。而大学只有四年,大三会有备考或者论文要筹备,对我来说,四年里做两年家教真的是极限了。综上,稳妥起见,我选择了最有可能实现的100个小时,对应的规则是冻结一半课时费,累积至1000元冻结金额不再增加。后来平台对规则进行调整,增设不限制固定课时的等级,冻结金额做了一定下调。但新规则明确规定,原有等级不得降级,原有注册者冻结金额仍遵循旧规。也就是说,要想完整地拿到所有课时费,只能做完课时。(相信说到这一步,郑州的同学应该知道是哪家平台了)
新旧规则的表述,原有注册者不能转换等级
(二)“双减”之风骤起,履约陷入困境
天有不测风云,郑州“双减”之风日渐紧迫,政策落地雷厉风行。开始这种小体量的平台受影响并不是很大,一切照旧。2022年1月21日,小程序页面一片空白,群成员主动询问原因。1月22日,工作人员解释系统维护,内容更新,1月23日开启全员禁言模式。1月28日,家长突然告知,平台方面通知不再授课,给退了预存的课时费。此前我没有收到平台任何形式的通知。事出蹊跷,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我赶紧加好友私聊平时发言比较活跃的同学,弄清状况。原来,该平台被河南省教育厅点名勒令整改,不能再从事学科类培训教学相关业务。“双减”来了。有的人剩余课时只有几个小时,通过跟家长协商进行虚假计时达到签约课时提现了课时费。而我的课时还不到100的一半,继续履约是不可能的,那么冻结的课时费怎么办呢?
二、维权历程:从协商到起诉
(一)协商第一回合:反复确认现状,询问解决方案
我先通过微信跟联系人列表上的所有学管师(平台发布家教信息的工作人员)沟通,一个人不理我,我就多问几个人。
终于有C回复。问,给家长退费的原因。答,郑州地区业务暂时停止。问,为何未收到通知。答,正在通知,人力原因,也许相关人员工作遗漏了。假期期间,只有一个工作人员H专门负责这方面的问题,有疑问去找H。而我此前从未跟H有过任何交集,担心被踢皮球。我特意说,好的,麻烦您啦。我先加微信问问情况,但是我之前跟H老师没有联系过,如果到时候跟它联系不上的话,恐怕回头还是要来麻烦您啦。
加H,H要求电话沟通。问,平台系统恢复时间。答,不确定。问,对于未达到时长的注册者,冻结金额如何解决。答,正在想办法,先等等看,现在解除时长的话,考虑到疫情原因,平台只扣一半的费用,可以考虑。问,不能完成约定时长并非我之错,我不应承担损失,平台是否有更优解决方案。答,上层正在想办法,我也不知道。
总结下来就是不知道,不能透露,你再等等看,不放心你就注销账号,白给平台500块。
在电话沟通之前,我是按下了手机的录音键的(这是我的习惯,遇到重要的谈话,随时准备好手机录音。特别是有些事情他们有所顾忌不会使用微信来交流,因为会留下具体的聊天记录。同时注意,不到事情完全彻底解决,不要轻易删除微信等联系方式,妥善留存聊天记录等以便作为后续纠纷的证据)。但,不幸的是,通话快要结束的时候,我发现由于个人操作失误,未能成功录音。还好其他的证据已经很充足了,所以影响不是很大。吸取本次教训,我把手机设置为所有通话自动录音。
(二)协商第二回合:
明确表达解除意向,坚持足额偿付
抱着等等看的态度,我一直等到了3月份。事实证明,这个等待完全是对方的缓兵之计。唯一的变化就是平台页面有了内容,所有信息变为非学科类信息,几乎没有生源。我又找到了H,同时找到了平台创始人L的联系方式。
首先,向H明确表示,我要与平台解除关系。理由如下,1.之前与平台签约是为了获得学科类家教信息服务,这是最根本的合同目的。2.平台业务范围变更,不能按照约定提供中介信息服务,原有合同目的无法得到满足,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。3.此前平台已从课时费中进行了抽成,我对平台提供的服务已进行了付费,平台单方面扣留代收的课时费是没有正当理由的,应当予以返还。H方面仍然是,要走平台就要扣一半,要有规则意识,既然没有达到时长,就不能拿走全部课时费。如果继续履约,平台方面还是有办法给到生源的。问,难道平台现在还能提供学科类培训信息?H自然不敢直接承认。
见与H沟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,我便转向H的领导,平台的负责人L。重复了上述理由后,L表示可以返还课时费,但是不能全部返还,平台还是要扣下200块。
事已至此,我的意向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,既然私下协商不成,也没必要多费口舌了。我需要借助更为强大的力量寻求救济。
(三)申请第三方调解,无果而终
微信小程序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”(原微法院),登录注册,我要立案——审判立案——是否愿意接受第三方机构调解。因为已经开学,担心麻烦,同时本着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信任,选了愿意——打开“多元调解”程序——在线提交材料,选择调解员——等待调解申请被受理,若7日内无人受理则另行选择调解员或线下联系调解员。3月14日,7日之期已过,调解申请仍未被受理。拨打12348法律援助电话咨询求教,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。对方回答,立案用“微法院”,立案进程查询打12368找立案庭。立案庭反馈,系统未显示相关申请,于是我猜测,对方只能看到立案申请,看不到调解申请。于是撤回调解申请,转而提起立案申请。
(四)线上立案,提起诉讼
线上立案的流程跟调解立案的流程差不多。我要立案——审判立案——是否愿意接受第三方机构调解——不愿意——在线提交材料——等待结果。
提交的材料跟调解提交的材料也相同,共有四项:起诉状,当事人身份证明,证据材料,送达地址确认书。其中,起诉状与证据材料最为重要,只对这两项进行介绍。
起诉状不能直接提交电子版,需打印后手写签署姓名,拍照上传,其他材料电子版即可。书写起诉状,首先确定被告信息。平台业务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,公众号认证主体即为公司名称。另外在之前的注册讲解中,讲解视频上面都印有公司名称的水印,虽然很不显眼,但两相印证,基本上就能确定了。这个时候,去国家企业信息公示平台查工商信息,下载。起诉状一定要写对方的电话(这是实践与教科书的不同之处,联系方式在整个过程都比较重要,尤其是诉前调解)然后,确定诉求,要求返还钱款。请求返还的理由是什么?这笔钱款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?我当时觉得,这是平台代收的课时费用。但具体表述上不是很满意,而且整体认识还比较混沌。就去裁判文书网检索类似案例,意外查到张某诉同一个平台的案例,法院认定当事人之间是中介合同关系(《民法典》实施后,中介合同改为居间合同),判处原告胜诉。看到胜诉的类案,我信心大增,原本忐忑的心情有所平复。于是按现有思路居间合同来处理。我与平台是委托关系,我与家长之间是雇佣关系。我委托平台为我与家长缔约事实上的合同关系提供机会与信息,同时委托平台代为收取课时费,默许平台自行抽成作为居间合同的报酬。平台业务范围的变更使得合同目的无法实现,构成根本违约,而我作为居间合同委托人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单方解除权,并且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了协商与通知解除合同。(这是经过老师和学姐点拨后的思路)证据材料主要就是聊天记录和截图,按照起诉状的思路,收集,归类,整理,分组,写明证明目的。
材料提交之后,第二天就得到了审核反馈,反馈缺少被告工商登记信息,补足,再次提交,第二天通过审核,欣喜异常。立案审核工作人员的效率着实值得夸赞。
(五)诉前调解成功,撤回起诉
3月17日,立案材料审核通过后,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短信通知,法院已经设置诉前调解,委派了调解员进行调解,保持电话畅通。虽然我在立案时选择不接受调解,但多数情况下法院会默认设置诉前调解程序。
诉前调解通知短信
我随身携带手机,定期查看未接电话。前期立案审核的效率让我觉得调解效率应该也很高,后来证明,并不是这样。一开始满怀期待与忐忑,夹杂着焦急,去知乎查询别人诉前调解的经历,发现大家普遍等待很久,心态就放平了。在几乎要忘记这件事时,调解员的电话来了,简短询问被告的联系方式,就挂断了电话。再次接听,调解员说平台愿意退钱(我简直不敢相信,这是我之前多次协商的平台吗?仅仅两分钟,它就答应了?)。于是,我斗胆问了下,如果平台不退怎么办,退款有没有一个时间限制?(后来证明完全没必要担心)调解员显得有些意外(可能是很少有人会发出如此不切实际的怀疑吧),它要是周五还不联系你退钱,就正常走程序开庭。那天是周三,带着狐疑与梦幻感,我挂掉了电话。平台第二天果然主动联系并且立即返还了钱款。
原本是做了请假出校开庭的打算的,这样一来,目的达到了,我却莫名地还有些失落,胜利来得太容易了?还是,以前的我太弱势了,不通过这样的方式,根本没办法促使强势的平台严肃对待我的诉求?可能各种因素都有吧。
诉前调解成功,这件事就差不多结束了。我向调解员反馈最终结果,用EMS邮寄撤诉申请书(立案的时候是网上提交材料,没有邮寄。这里补充一个细节问题,邮寄的时候可以选择备注“撤诉申请书一份”)。最为重要的是,整个维权过程都是线上完成。
三、复盘与感悟
据我所知,平台有几次规则的变动。结合后来的一些信息,在所有细节之上俯瞰整个过程,梳理平台规则变动历程,其实线索非常清晰。
1.张姓学生起诉,在平台运营正常的情况下讨要被冻结的课时费,胜诉——平台增设不限制签约课时的等级,但仍保留“原有签约课时者不完成签约课时扣除所有冻结课时费”的规定
2.王姓学姐起诉,在平台运营正常的情况下讨要被冻结的课时费,胜诉——平台将“原有签约课时者不完成签约课时扣除所有冻结课时费”改为“原有签约课时者不完成签约课时扣除一半冻结课时费”
3.我的诉前调解成功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平台的每一次规则变动都是对维权行为做出的让步。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劝我,不要得理不饶人,而且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,不值得。确实,这种声音也让我反思,在纠结,我是不是做得过分了。但后来,我发现,整件事情我并没有做错什么,只是在很正当地争取自己应得的一份报酬。为什么就要维权人来饶人?如果有了充分的证据与依据,为什么要把维权人置于一个貌似无理取闹的地位?就像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一样,大家都想体面地,坐到谈判桌前,和和气气地把事情解决掉,那很好啊。但关键是,我有心和谈,对方无意让步。而对方的态度之坚定,甚至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动机与目的。我作为一名法学生尚且会在对方强硬的态度面前动摇,其他人也许更不会坚持维权了。
于是,我想,现在我们要做的,也许不是呼吁大家得饶人处且饶人,而是要呼吁大家据理力争。因为个人的力量原本就是很薄弱的,很容易受到打压的,一旦你流露出妥协的迹象,对方就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,扑上来,蚕食你的力量和勇气。
最后的最后,我要鸣谢我的商法老师,感谢她对我的鼓励与支持。我知道我非常稚嫩且无知,感谢老师和未曾蒙面的学姐,是你们把我拽上了维权之路。如果未来,有一个人,充满勇气,我笃定,那人身上,有你们曾经赋予的力量。
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
青法在线主要推送以法科学子校园、职场成长为中心的内容,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(如考研、法考、保研、外语学习、校园竞赛、求职实习等)、学习心得类文章(如笔记方法、考点总结等)、实务类文章(如办案手记、法律检索技巧等)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(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、就业趋势判断等等)。现在更加欢迎大家就保研和考研复试经验进行分享。
稿酬等详情请点击:征稿|经验分享与数据分析,服务法学生成长
本文责编 ✎ 清风
本期编辑 ✎ CHL
推荐阅读
法考考研规划、复试技巧、保研干货......十余所院校上岸优质讲座
长期收稿邮箱:qmfmbjb@163.com
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:
公共微信1:qmfmggwx
公共微信2:qmfmggwx2
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:qfxzsggwx
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:Fuermodian